繽紛鳥810 國際藝術教育發展論壇 繽紛鳥810 國際藝術教育發展論壇 “現代科技如何為美術教育賦能” 面對科技革命 4.0 世代來臨的挑戰,以及去應對全球美術學習對核心素養的呼喚,如何去重構美術創意教育, 為學生賦能、為教師加持、為教育增值、為學校轉型? 各種影響少兒美術創作表現的未來因素,以及不同層面的規劃改變和技術支援,是這次論壇研討和學習的重點。
交流重點:思考美術教育應用科技滯後問題
科技4.0來臨,美術教育如何有效應變?(多元培養:美+術+教+育)
什麼能力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批判性思維、對於世界的好奇、想像力、人際溝通技巧、道德判斷。這些都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藝術教育就是為創意工業準備人才
科技為教育賦能 朱永新:5G將改變未來教育形態 “5G賦能教育”、“5G改變教育”、“5G推進教育公平”
你的藝術教育裡,科技出席了嗎?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突破了美術的界限,攝影、視頻、文字、裝置、雕塑、紡織品、程式設計作品…… 出生于科技時代的學生,他們對於網路、對於科技比我們有更多的興趣和“天賦”。在科技的時代,我們就像是“技術移民”,我們懂得不如學生多,適應不如學生快,但是這是個讓“老師”更像老師的契機,我們可以介紹和組織資源給學生。 行業處境:面對科技轉變,如何創新應對? 守旧课程、无序体系、散乱重点、因循教学、 科技将机器变成人,教育将人变成机器,传统美术教育将学生变成车间技工,连机器都不如。 常用教學策略
配套安排:學習環境重構的重要 未來學校、未來教室、未來教師會是怎樣的?
打造有效課堂、高效教學、深度學習 學習空間優化的反思 (1994)思考優質學習生活QLL
關注學習空間使用者──學生和教師在保證學與教效能的需要。 融入TQ創意學習方案,對學習形式、學習策略、學習空間、學習支持等範疇的全優全人學習規劃去進行優化建議。 科技時代,狹窄美術教育路向如何變革?
自古以來以至當代,科技與藝術的交融探究一直不斷。
美術教育的科技應用發展
運用資訊技術手段整合中小學美術課 整合的優勢 1. 教學範畫演示優勢 2. 課堂組織優勢 3. 課前準備優勢 4. 美術作品多樣化 5. 提高課堂效率 6. 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運用多媒體,啟動美術課堂 一、圖文聲像並茂,激發學生興趣。 二、提供生動直觀的示範,激發求知欲望。 三、以音樂渲染情境,感受表現美。 四、以表演體會情境,引發創作激情。 五、創設人文情境,激發熱愛生活。 六、資源分享、互動、交流和溝通
應重視多元課程及教材設計類型探討 統整課程:綜合教材、專題教材、單元教材、單次教材 中學美育新模式:數位化美術課 高中數位化美術課堂的積極意義
閱讀+藝術=創意::從閱讀伸延STEM+ 教育校本課程設計 大數據支援下的作品記錄——藝術檔案 移動學習/慕課/微課 線上美術學習支援 線上美術學習方案 網上藝術課程 美術聯考:線上美術培訓不可能? 舉辦學習活動 當機器越來越像人,學校不能再像流水線,我們應該思考學校這一教育場所如何變革 第一,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數字畫像。 第二,每個教師都有人工智慧助手。 第三,每一門課程都有知識圖譜。 第四,每一項教學業務都可能外包。 第五,每一所學校都是虛擬學校的組成部分。 第六,每一種學習都會被記載。 第七,每個人作業都不一樣。 第八,每個人的學程都是定制的。 第九,每一種學習方式都被尊重。 第十,每一場教育都注重協作共生。 第十一,每個家庭都會形成獨特的教育場。 第十二,每一件裝備都趨向智能化。 第十三,每一所學校都被隱性課程懷抱。 教育應該從校本開始規劃 “一校之魂”的校長/領導,關鍵管理意識 學校如何發展 試點科普教育?
校本創意課程研發師資培訓 普及創藝綜合學習課程框架 普及創藝綜合學習教材設計案例 低成本、低技術教材研發: 科技概念轉移
生活主題探索
軟體硬體應用
思考策略:學習從中國模式走向現代模式 美術教育發展祝願: 育藝、育美、育棟樑。創新、創意、創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