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創藝談》邵斌:藝術的平淡與極致

《亞太創藝談》邵斌藝術的平淡與極致

(杭州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當我們最口渴的時候,一杯溫熱的開水才是最為解渴的,它是如此平淡,卻又是如此極致。藝術也是如此,很多精工細作的工藝品,並不能引起人的興奮與好感,而那些極為簡樸甚至“含糊不清”的藝術品,卻能打動人心。真正的藝術,講究的是它的內涵,有時表面卻是平淡天真。 

大自然就是一位最偉大的藝術家。“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愛好自然山水的人會覺得山泉的叮咚聲要比要比人類創造的絲竹管弦樂更為動聽。人免不了要去修飾,而大自然卻一任天真。要說天然的東西:天上的雲、地上的石,此二者極為存粹。一個至剛,一個至柔,它們平淡到極致,卻也能美到極致,它們之間似乎毫無關係,而人們卻把它們聯繫到一起。 

“石為雲根”,在中國的江南四大名石中,就有杭州的縐雲峰,蘇州的瑞雲峰及冠雲峰,它們都帶“雲”命名。然而它們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漂亮,甚至是及其醜陋,它們灰頭垢面、佈滿皺紋、諸多孔洞。它們作為建築毫無用處,作為美玉更不沾邊,卻被人們置於庭院中央,奉為至上的藝術品,千百年來,尤其為文人和藝術家喜愛。 

再說雲,雲的精彩之處不僅在於千奇百態,還在於瞬息萬變,此刻像是一頭雄獅,不過多久又化為雄鷹或其它的什麼形象,讓人浮想連篇。對於中國人創造的龍和鳳,形象上是各種動物形象的組合,而神韻上或是受了這雲啟發。 

藝術的教育,猶如對藝術品的加工,重要的不是技術的精湛,而是發掘天性,在平淡中創造出極致的美。